朴之原:一家专业生产清水混凝土、夯土墙、仿木仿石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鬼子野战炮都轰不倒夯土墙城墙,背后是超过五千年的建筑智慧

来源:朴之原    作者:    日期:2019-05-12    浏览次数:

导读:1937年7月,日寇在我卢沟桥挑衅演习,鸣枪逞凶,随后发动卢沟桥事变,用大炮向宛平县城轰击。凭借着坚固的石桥和夯土墙城墙,抗日军民奋起反击,二十多天的激战,竟令6万日寇寸步难行,后我军民撤出阵地,鬼子狂叫着进入了一座空城。今天,在已经屹立将近400年的宛平外城墙上,还能看到侵华日军野战炮轰炸的许多弹坑。
每次唱起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心中都会升起无限的振奋和光荣。从真实的长城到国歌中的长城,在抗击外寇入侵上,它具有了“团结奋进”与“坚不可摧”的积极意义。我国使用夯土的历史超过5000年,与之相伴的长城(城墙)建造时间至少有4000年。据考古挖掘发现,最早的城墙通常较为低矮,大约2~3米高。后来随着部落兴起,出现了人口大规模聚集,城池出现了,大约五帝时期,比较有规模的夯土墙城墙就开始建造,墙基厚度超过10米,高度大约6米。到了商代,厚度和高度基本上翻了一番。
改良夯土墙
由于建造高大城墙要避免塌陷,通常地基成为重中之重,不仅反复夯实,而且厚度惊人。在建造方法上,一般先夯筑陡直内墙,两侧再以护城坡加固,此法可在增加高度的同时,抑制坡度的同步增长,使城墙较为陡直难攻。更为精致的做法是,护城坡经过铲削平整后,会铺上防雨水冲刷的碎石。内墙夯层间设有夯窝,使夯层嵌接,城墙更加牢固。
 
总的来说,在历史上的夯土墙城墙建造,可以明代为分界点。明以前基本为夯土版筑技术,用黄土分层夯实版筑。黄土则来源于挖护城河,使城垣与护城河一举兼得。所谓版筑,就是在两块板子之间填满土后夯实,再逐层用这种方法不断增高。在建造城墙的时候,使其断面呈梯形,所以不易坍塌。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限于技术和经济条件,除了北京、南京都城城墙以及西安府城城墙内外包砖,其他如开封、洛阳等的城墙大多只在城门内外包砖及城墙外侧包砖,而城墙内侧外露夯土。明初烧砖技术得到发展,就改进了夯筑技术及包砖的城墙建造技术,使得为城墙大规模包砖成为可能,我们现在见到的城墙大多就是建于那一时期。
 
六百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年间,平遥对原有城墙进行大规模扩建及改建。原本单纯用素土夯筑的墙基和墙体,在重新夯筑时自下而上采取了加筋强固的措施,每隔2米就铺有一层间距为2~3米的木桩。并在夯土时将每层夯土的厚度控制在12~15厘米,使夯土层更加坚固密实。
 
另外,夯土墙在包砖时也有特殊设计保持城墙稳固。在城墙基础处,先用巨大条石垒起半人高的挡土石墙,再在条石上砌筑城砖作为挡土砖墙,这部分砖墙的厚度从下到上逐层收缩,最高处的砖墙也要厚达半米。此外,挡土砖墙内侧每隔6米还砌有一座与城墙高度一样的厚实城垛,来增强夯土的稳固性。使得用这种技术建造起来的平遥城墙又高又坚固。
夯土墙城墙
城池堡垒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有效地抵御了外敌入侵,所以今天会看到万里长城、客家土楼等,它们大多由夯土墙建造,偶尔也有石墙,或者在烧砖还不发达的时期,会用石头包边,但并不流行。夯土便于就地取材,也易于夯筑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再加上千年的文明智慧,以及人们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即便侵略者使用现代火炮也终究落个以卵击石的下场。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朴之原夯土墙案例:建业足球小镇下一篇:夯土建筑:巴基斯办公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