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之原:一家专业生产清水混凝土、夯土墙、仿木仿石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马岔村现代夯土建筑 

来源:朴之原    作者:小原    日期:2019-03-12    浏览次数:

导读:如何利用生土建造房屋,最早并不是开给建筑师的问题,而是对“民间智慧”的挑战。纵观乡村世界,你或许会讶异于乡土建造智慧的高度。小到中国东北的农民房,大至西非马里的清真寺,在对材料的认知未成系统时,劳动者凭借常识和不断试错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
如何利用生土建造房屋,最早并不是开给建筑师的问题,而是对“民间智慧”的挑战。纵观乡村世界,你或许会讶异于乡土建造智慧的高度。小到中国东北的农民房,大至西非马里的清真寺,在对材料的认知未成系统时,劳动者凭借常识和不断试错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
 
马岔村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不高,且位于地震带上。由于预算有限,可选择的建筑材料并不多,而当地土资源极其丰富,所以用土来盖房子是十分自然直接的想法。面对贫困地区经济和技术手段的落后状况,利用生土建筑优秀的建筑热工性能进行设计建造成为了最基本的策略。毛寺小学的布局依附地势,由五个教室围拢一个抬高的场地。
传统夯土住宅由于材料强度的缘故开窗较小,室内昏暗,新建的活动中心用更大的开窗面积来营造明亮的室内环境。项目的设计策略主要基于现有的、可控的技术条件,来达成生态建筑、可再生材料、抗震、和本土工艺传承等实践。团队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新型夯土建造技术体系,在传统夯土工艺传统的基础上改良了夯土的模具,机具和土料的配比,使新式夯土墙的结构强度较传统夯土墙大幅提升。设计团队也不断探索适合生土材料的空间设计语言,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成度极高且可持续的,让村民觉得实用舒适、简朴有趣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也借鉴了当地民居传统合院的形式,利用地形和高差围合出一个三合院,开口面向东侧山谷。使这几个土房看起来就像从土里长出来的一样,可以融入到景观之中。
 
若要做一个视觉上的判断,人们能较为直观地感觉到现代夯土建筑变“好看”了。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有建筑体量排列的因素,有立面形式的因素,以及相对朴素的构造带来的冲击力。
 
托儿所内的“星空”,活动中心在室内外保持了高度一致的语言,材料和构造的设计轻松而自由,夯土的肌理没有夺去空间的氛围,被有节制地应用在建筑中。在材料选择上,用生土造房是这个小村庄一直以来的传统,对建筑师来说,生土在材料美上也有着迷人的表现力,尽管技术含量不高,却是经济的建材,且热工性能极佳。项目所有的建造用土完全在现场采取,取土过程本身也是对场地的修整。
 
夯土作为建筑材料又多了一个优势,即雪后,阳光下的建筑显得格外温暖。
 
站在活动中心看向场院,夯土粗糙的肌理与远景地貌之间仿佛建立了某种对话。
 
羊群经过活动中心,建筑的“聚落感”也延续到了建筑的周边,消除了明确的边界后,可以在实际层面更好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中。
在乡村中做夯土建筑,优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设计让村民参与建造过程。这个项目有着特殊的建造组织方式,十余名当地村民是整个项目施工建设的主体。当地村民几百年来生活于土房之中,他们曾对土房子曾有着自然的认同感;现在,这种认同感正在逐渐回归。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王澍的夯土作品:水岸山居下一篇:印度夯土房